□李志安
世間宴席,大抵盤盞交錯,肴饌雜陳,琳瑯滿目,令人目不暇接。然而在安康漢濱之畔,卻有一道名為“富貴鴨嘴全魚宴”的佳肴,竟能以一魚成席,百味紛呈,堪稱飲食界的奇觀。此魚名曰鴨嘴鱘,頭扁而長,形似鴨嘴,卻又非鴨,潛游于碧波蕩漾的漢江之中。游至宴席之上,便成就了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味覺盛宴。
初見“清蒸鴨嘴鱘”,只見白玉盤中橫臥一段魚肉。清蒸之法至簡,不加蔥姜,僅以細鹽點綴。蒸汽氤氳之間,魚肉漸次舒展,宛若仍在水中游弋。以筷輕觸,魚肉瞬時分離,入口即化,鮮甜之味自舌根裊裊升起,仿佛將整條漢江的清洌含于口中。這般烹法,看似極簡,實則極難,火候稍過則肉質(zhì)變老,不足則殘留生腥之氣。食客嘗罷,方知何謂“真水無香”,何謂至味必淡。
轉(zhuǎn)而“筋筋樂道”上桌,乃取鴨嘴鱘的魚筋與米同熬成粥。米粒綻開后,魚筋隱現(xiàn)其間,瑩白如玉,煞是動人。勺起粥落,入口先是米的溫潤綿密,繼而魚筋彈躍齒間,別有一番食趣。
“糖醋鴨嘴鱘”則獨具風味。魚塊裹粉輕炸,外皮金黃酥脆,內(nèi)里嫩滑如脂。糖醋汁澆下時嗤嗤作響,酸甜之氣撲鼻,引人垂涎。此味最得孩童歡心,亦喚老者年少記憶。美食之妙,不僅在味,更在情。一口糖醋魚,酸甜交織,恰似人生百味雜陳,余韻綿長。
“椒香魚排”盡顯秦巴豪情;ń放c辣椒共舞,在舌尖纏綿交織,魚排切作長條,炸至外焦里嫩。入口先是麻辣席卷舌尖,繼而魚肉鮮甜漸次滲出,兩味在唇齒交鋒,終化于喉間。此味雖霸道,卻讓人覺得無比爽利,辣得酣暢,汗如雨下仍不忍停箸。
最妙當屬“雙味鴨嘴”,一魚兩吃,半為清炒,半作紅燒。清炒的魚肉色如白玉,清淡雅致;紅燒的色澤艷若晚霞,香味醇厚濃郁。一碟之中,兩味相峙相融,剛?cè)岵。食客可先品清炒之淡雅,再嘗紅燒之濃香,交替之間,韻味無窮,庖廚匠心盡顯于此。
最后則以“養(yǎng)生魚丸”壓軸。魚肉去骨剁茸,手打成丸,于清湯中慢煮。魚丸浮沉,如珠如玉,湯色澄澈,悅目清心。入口溫潤滋養(yǎng),自喉入腹,暖意漸生。魚丸圓融,暗合團圓之意,一宴至此,圓滿收場。
此全魚宴不在價昂,而在物盡其用、味盡其變。鴨嘴鱘全身是寶,頭可燉湯,身可切片,筋可熬粥,骨亦能炸酥佐酒。廚人以匠心將一魚化作百味,每味獨具特色,又統(tǒng)歸于“鮮”字,誠為可觀。
宴席間忽有所悟:飲食之道,亦如人生。看似平淡之物,用心調(diào)理,可生萬千變化;看似卑微之材,善加利用,亦登大雅之堂。一魚雖小,可成盛宴;一味雖簡,可載文化。漢水長流,鴨嘴鱘悠游于此,今遇知味之人,乃化身百味,成就一段飲食傳奇。食客宴罷,唇齒留香,記住的不僅是魚的鮮美,更是這“一魚成席”中蘊藏的智慧與匠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