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訊員 劉珊
“每年這個時候,村里都會惦記著咱們這些困難家庭的娃兒,不僅幫著爭取助學金,還準備了開學用品,娃兒能安心上學,我們心里比啥都踏實!”9月上旬,家住紫陽縣洞河鎮(zhèn)小紅光村的張敏帶著嶄新的行李箱踏上了求學路。身后,父親張佑學緊握著駐村第一書記陶智的手,再三道謝。
連日來,小紅光村緊扣紫陽縣委組織部“辦小事·暖民心”行動,將“老小病殘困”群體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,聯(lián)合包聯(lián)單位共青團安康市委、民盟安康市委,以“精準摸排、快速響應、持續(xù)跟蹤”模式,為困難家庭筑牢急難有人幫、需求有回應的民生屏障。
“每年包聯(lián)單位都惦記著村上的這些娃兒。高考結束后,助學幫扶就是村里的‘頭等小事’,我們不走‘大水漫灌’的形式,而是沉下身子挨家挨戶聊,把群眾的難處記在本上、放在心里。”小紅光村黨支部書記寇德剛翻著厚厚的幫扶臺賬介紹。
今年高考錄取結束后,小紅光村“兩委”與駐村工作隊便分成2個組,對全村7個村民小組開展敲門入戶走訪。在常規(guī)摸排基礎上,重點對接高考學子家庭,將成績、錄取院校、經濟狀況、是否為低保、監(jiān)測戶、學費缺口等信息詳細記錄在《年度助學幫扶臺賬》中。
“娃娃考上了江西農業(yè)大學,通知書下來那天又喜又愁,我常年吃藥要花錢,他爸打零工收入不穩(wěn)定,學費還差一大截。”走訪中,村民李大姐的顧慮,也是該村不少困難家庭的心聲。經核實,今年全村共有4名大學新生面臨類似困難,其中1戶為低保家庭,3戶因供養(yǎng)學生導致家庭經濟負擔加重。
“不能讓孩子們因缺錢誤了前程,這是我們每年都要守住的底線!” 小紅光村“兩委”第一時間向包聯(lián)單位匯報情況,沿用成熟的幫扶機制,提交學生資料、協(xié)助審核信息,僅用十余天便敲定了方案。
8月底,小紅光村黨群服務中心舉辦了集體升學儀式,包聯(lián)單位幫扶干部與村干部為4名新生每人送上了5000元“圓夢助學金”和裝滿行李箱、臺燈、筆記本的“開學大禮包”。
即將前往西安醫(yī)學院就讀的張敏眼眶微紅:“之前一直擔心學費的事,現(xiàn)在村里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,還這么貼心地準備了學習及生活用品,我到了學?隙〞煤米x書,爭取以后也能為家鄉(xiāng)做點事!”
據(jù)統(tǒng)計,共青團安康市委、民盟安康市委已在小紅光村累計資助30余名困難大學生,資助金額近20萬元。在今年“辦小事·暖民心”行動中,還通過村里的群眾說事會,收集“路燈維修”“飲水管道疏通”等民生問題9件,已解決6件。
“小事不小,用心辦好。群眾的‘小事’要‘常辦常新、越辦越實’。”寇德剛表示,將扎實開展“辦小事·暖民心”行動,持續(xù)摸排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,針對未解決的民生問題制定整改臺賬,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,真正把為民服務的每一件小事做到群眾心坎上。